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废止了。现在用的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已经废止,被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0-2005取代。
2、TB 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已废止,代替(现行)版本是:TB 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TBJ210 86) (此标准于1997 年7 月1 日废止) 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2 85) (此标准于2000 年2月1 日废止) 均作如此规定。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
4、本标准替代《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9〕152号局部修订条文。 铁科技〔2004〕120号、科技基〔2008〕74号没有提及,因此预制梁及轨道板应多加考虑。
1、混凝土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养护后的质量检查。试块制作规定: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拌制100盘且不足100立方米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混凝土搅拌站的试验室试验工作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这些标准涵盖了一系列关键领域:首先,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实验室需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以评估其强度和耐久性。
3、混凝土试块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混凝土强度、坍落度、密实性等性能。混凝土试块试验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准试块的制作要求:规定了混凝土试块的形状、尺寸、制作方法、养护条件等,以确保试块的制作符合标准,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性能。
4、第3章的核心内容是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它根据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如抗渗性、抗冻性等,制定了相应的等级划分标准,并给出了实际操作的试验步骤和参数设定。然后是第4章的检验阶段,针对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规定了如何进行耐久性测试,包括现场取样、实验室检测等环节。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侧墙中的混凝土均为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外,还存在裂缝控制及结构自防水问题。
本篇文章针对的是结构工程中的超长钢筋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主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膨胀加强带技术替代传统的后浇带技术,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并缩短施工周期。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差和收缩变形所致。无缝设计施工技术,即是以混凝土收缩的整体补偿为基础,通过结构内应力(应变)的实验、分析与计算,确定了采用“膨胀加强带”的方法消除伸缩缝和后浇缝,实行超长钢筋混凝土连续施工的方法。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传统工艺一般采用留置后浇带的方法进行施工,海南地区雨量大、地下水压大,采用无缝施工方案,利用设置膨胀加强带连续浇筑施工取代后浇带施工,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及有效的施工技术控制,可实现大体积超长结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裂缝控制以及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能。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 10210-2001已经废止,被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0-2005取代。
已经作废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207-201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是最新的。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铁路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技术规程没有发布,铁路混凝土现浇梁施工技术规程废止了,在2020年10月15日,国家铁路局为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工作,经研究并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对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予以废止。
这一创新得到了铁道部的支持,于1952年在西北铁路工程局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显著提升了混凝土工程质量,节省了大量水泥资源。为确保工程质量,姚明初建议在铁路系统建立混凝土试验室,进行材料鉴定和施工控制等任务,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目前还没有新规范、标准替代,继续使用,有效。
铁路混凝土施工进入冬施的要求是:当工地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或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按冬季施工办理按冬期施工办理,以实际测温为准。
冬季低温施工接缝混凝土时,在新混凝土浇注前对结合面进行加热使结合面有5℃以上的温度,浇注完成后,及时加热养护使混凝土结合面保持正温,直至进浇注混凝土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对新、旧混凝土施工缝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
昼夜平均气温在0℃以下且连续15d时,路基填筑应按低温施工办理;昼夜平均气温连续5d 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应按低温施工办理。
铁路工程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监控要点如下:注意观察气温变化,混凝土或浆砌圬工以每年第一次连续3天出现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或日最低气温-3℃以下的第一天起,即进入冬季施进度,施工用料及工艺除按一般有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冬季施工的规范和要求。
混凝土搅拌后,一定要按照GB T50080的要求,做塌落度、含气量、出机温度的检测,梁和轨道板含气量2-4%,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下,含气量要大于4%,出机温度要大于10度,工地施工昼夜平均气温3天都低于5度或最低气温低于零下3度,要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度要采取夏季施工措施。
施工技术要求 (1) 混凝土浇筑下料均匀连续,在浇筑混凝土时,布料管要竖直对准空隙,管口贴近钢筋。布料管不得随意在顶面移动,当需要将布料管移开时,管口要用塑料袋或其他容器封堵,以防混凝土污染梁面。(2) 插入式振捣棒操作时一定要紧跟布料管及时进行振捣。
1、采用合理的浇筑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合理的浇筑方法包括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振捣、表面处理等措施也要得当,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2、为有效减少超长结构的裂缝,对大柱网公共建筑可考虑在楼盖结构与楼板中采用预应力技术,楼盖结构的框架梁应采用有粘接预应力技术,也可在楼板内配置构造无粘接预应力钢筋,建立预压力,以减小由于温度降温引起的拉应力,对裂缝进行有效控制。
3、正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有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掺入适量微膨胀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做法有:(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生等各个工序,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2)混凝土桥面、宽体桥台要分段浇筑,并同时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尽可能地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量。